近日,新会中医院儿科收到一面印有“医德高尚、医术精湛”的锦旗,一面锦旗,凝聚着一份感激,一份认可……这到底是什么回事,请跟小编来看看。 原来,吴女士的外孙2岁2个月,近日反复高热了3天,家人心急如焚,多次在市内某三甲医院就诊,未见好转。后获悉新会区中医院儿科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,于是吴女士带着外孙来到区中医院门诊就诊,接诊儿科医生经问诊和了解过往就诊病历,建议收入儿科病房作进一步治疗。儿科病房李晶晶中医师接诊后,检查发现患儿发烧体温达40.2℃,并伴有咳嗽、气促、双眼结膜充血、皮疹等症状,全身皮疹加重,持续哭闹、烦躁不安。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,并请儿科副主任成仕副主任医师进行会诊后分析:“根据患儿目前情况,未排除是川崎病,同时也要鉴别登革热、猩红热等疾病”。经科内讨论,儿科团队决定向“川崎病”方向作进一步查找病因,结果检查最终水落石出——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(川崎病)。找到病因后,儿科团队结合患儿的病情,制订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,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,给予静滴丙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对症治疗,并配合耳穴压豆、中药等中医技术治疗,4天后患儿病情好转,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较前缩小。患儿由于得到及时诊治,脱离了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,并好转出院。吴女士为了感谢区中医院儿科团队,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。 一、什么是川崎病?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,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,好发于婴幼儿,严重可累及心脏出现冠状动脉瘤、心肌梗死。 二、川崎病有哪些表现? 发热,体温可达39℃,可持续5天以上,且抗生素治疗无效; 眼球结合膜充血,无脓性分泌物,不伴疼痛和畏光; 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,舌乳头凸起/充血—杨梅舌; 手足硬性水肿,指趾端膜状脱皮; 皮疹或卡介苗处红肿; 全身表现:本病是血管炎症,所以全身有血管的地方都会有影响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累及心脏,50%以上会有心动过速和心室功能降低为表现的心肌炎表现。在急性期,伴有心包积液的心包炎是常见的。25%未经治疗的会有动脉瘤形成,即发病2月内还是需要严密监测的。另外,内径超过8mm的冠脉动脉瘤非常危险。 三、预后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治疗后可康复,但15-30%的川崎病患儿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甚至危及生命。故本病出院后需要定期随访,复查血小板、血沉、CRP、凝血功能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,若有冠状动脉瘤形成及血栓形成的患儿则需要作较长疗程的治疗。
|